我國供給側改革持續深入,新舊動能轉換逐步加快,2020年正是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由于經濟結構轉變、新舊動能轉換、貿易摩擦出口疲軟,2019年用電需求增速下滑。2019年末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暴發,全國范圍展開一場疫情防控的攻堅戰。疫情的沖擊直接影響了2020年第一季度經濟發展,視其持續時間對全年的經濟發展影響尚難準確評估。多方面因素對2020年用電量產生負面影響。
在此背景下,用電量作為經濟的“晴雨表”,勢必也會受到疫情的沖擊,受多大影響成為焦點。本文總結了2019年用電需求現狀,分析2019年用電需求增速下滑的成因。結合疫情的發展態勢,根據疫情結束時間的相關研判,分析疫情對經濟和用電量的短期沖擊。通過分析我國經濟基本面的轉變,研究疫情對經濟和用電量在中長期產生的影響。分情景預測2020年用電量,展望2020年電力裝機并對電源發電情況進行研判。
2019年用電需求現狀分析
用電增速回落
2019年我國全社會用電量為7.23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4.5%,比2018年(8.5%)下降4個百分點,用電需求顯著放緩。通過對比2000~2019年全社會用電量及增速不難發現,全社會用電量呈周期性波動增長的趨勢(見圖1)。從2001年開始,用電增速進入每7年一個周期的波動增長,用電需求增速分別在2001、2008和2015年觸底后回升。2018年全社會用電量增速為8.5%,達到近7年增速峰值,2019年用電增速觸頂后回落符合用電需求波動增長趨勢。
分產業來看,第三產業和城鄉居民用電成為拉動用電需求的主力軍(見圖2)。2019年第一產業用電量為78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4.5%,保持平穩增長;2019年第二產業用電量4.94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3.1%,占全社會用電量的比重同比降低0.9個百分點;2019年第三產業用電量1.19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9.5%,2019年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1.02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5.7%,第三產業和城鄉居民生活用電分別拉動全社會用電量增長1.5和0.8個百分點,合計拉動2.3個百分點,高于第二產業拉動的2.1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和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對全社會用電量增長的貢獻率合計達到51.0%,比第二產業對全社會用電量增長的貢獻率高3.8個百分點,其中第三產業貢獻率提高尤為明顯,為10.1個百分點。
成因分析
2019年用電需求增速回落,綜合分析主要有以下因素:
一是我國經濟結構發生變化,第三產業成為拉動經濟主要支撐。第三產業占比逐步擴大,引領經濟增長的地位逐漸穩固,拉動經濟增長能力高于第二產業。2019年全年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9%,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9.4%。而第二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7%,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36.8%,遠低于三產服務業。工業(主要是高耗能行業)用電量增速下滑,第三產業用電量保持中高速發展,耗能降低。2019年第二產業用電量增速3.1%,同比下降4.1個百分點。
二是新舊動能轉換逐步推進,舊動能逐步退出,新動能發軔但尚不穩定。舊動能逐步退出,作為舊動能的代表,四大高耗能行業用電增速2%,同比下降4.1%。代表新動能的高技術及裝備制造業用電和其他制造業用電增速分別為4.2%和6.3%。2019年制造業用電量增速為2.9%,同比下降4.3個百分點。這說明,傳統高耗能行業逐步退出,但新興行業發展并不穩定,不足以支撐制造業保持原有的用電需求增速,進而拉低了全社會用電量。
三是經濟下行,貿易摩擦帶來短期擾動,出口動力不足。2019年GDP增速6.1%,同比降低0.5個百分點,經濟下行略有顯現,仍在預計區間。自2017年8月以來,中美貿易摩擦不斷升級,尤其是2019年以來東部沿海外向出口特征顯著的外貿和經濟大省用電量增速呈現出下滑趨勢,金屬制品、紡織業、化學纖維制造業表現尤為明顯。出口動力不足,2019年出口同比增速僅為0.5%。
四是受臺風影響,2019年夏季氣溫整體與2018年相比偏低,第三產業和城鄉居民用電需求增速降低。通過對比各產業分季度用電增速可發現,第三產業和城鄉居民在第三季度用電增速明顯低于其他季度。第三產業第三季度用電增速7.7%,低于其他三個季度(第一季度、第二季度和第四季度用電增速分別為10.1%、8.6%和11.8%)。城鄉及居民用電更為明顯,城鄉及居民第三季度用電增速1.2%,低于其他三個季度(第一季度、第二季度和第四季度用電增速分別為11%、7.7%和3.7%)。2018年溫度異常拉高了用電需求,加之受臺風天氣影響,2019年全年平均氣溫最高的第三季度,用電增速出現下滑。
疫情對2020年用電需求影響分析
為應對肺炎疫情,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多次召開會議,部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各地政府啟動疾控響應機制。電力行業作為與國民生活和生產的基礎性行業勢必受到影響。
疫情對用電需求產生的短期沖擊
此次疫情暴發正值春節期間,部分城市采取了封城、交通管制、禁止人群聚集等措施抑制疫情發展,這對交通運輸業、住宿餐飲業、教育文化娛樂業等行業無疑產生直接影響。為了控制疫情發展,全國推遲了部分人力資源密集型企業的節后復工時間,紡織、電力電子代工等行業受到影響。上下游行業需求、消費波動逐步波及同一產業鏈的制造業,疫情持續時間越長,對一、二產業造成的影響越明顯。疫情短期內對經濟發展、能源消耗和用電量水平產生巨大沖擊。
經濟發展停滯和能源消耗降低的同時,用電水平受到短期沖擊顯著。由2019年全年用電量數據來看,疫情直接影響的第三產業用電量占比達30.5%,疫情較為嚴重的中部和東部城市用電量分別為47.2%、18.7%。此次疫情對第一季度用電量產生巨大影響,2020年2月前三周用電量水平僅恢復到節前的70%;而在無疫情影響條件下用電水平應恢復到節前的90%,損失電量約20%??勺糇C的數據是節后期間沿海六大發電集團日均耗煤量同比下降40%左右,目前正緩慢回升,浙電、粵電日均耗煤量逐漸恢復到正常水平。隨著疫情的穩定,恢復正常生產秩序后用電量將恢復正常水平。
結合以上分析,預計2020年1~3月全社會用電量約為1.55萬億千瓦時,同比下降8%;疫情直接影響全社會用電量約為2160億千瓦時,每推遲復工一周可削減310億千瓦時用電量。
疫情對中長期用電需求有著深遠影響
從中長期經濟發展和用電需求角度來看,與此次疫情相似的就是2003年非典疫情。由于2003年我國出口在WTO帶來的紅利中高速增長,因此經濟強烈的增長勢頭填補了非典疫情對我國經濟增速產生的影響。但此次疫情與2003年非典疫情有明顯差別,當前我國經濟基本面的巨大轉變使得此次疫情對中長期經濟發展和用電需求產生深遠影響。
當前,我國經濟基本面的轉變有以下方面:
一是發展階段不同,經濟潛在增速降低。2003年非典時期,是經濟工業化、城鎮化和消費升級的高速上升期,經濟潛在增速較高,可達到10%左右。隨著供給側改革逐步深入,人口紅利萎縮、宏觀杠桿率較高等因素導致經濟潛在增速下降至6%左右。二是經濟結構轉變。三產占比由2003年的32%上升至2019年的54%,新舊動能轉化使三產和二產新型制造業快速發展。三是外需拉動經濟作用天差地別。2003年出口同比增速34.6%,而2019年出口同比增速僅為0.5%。目前我國拉動經濟的“三架馬車”增速持續放緩,面臨經濟下行、消費疲軟、新舊動能轉換不穩定等問題,疫情對經濟中長期影響對比2003年更嚴重。
在出口動力不足、貿易摩擦的大環境下,疊加疫情因素影響,中長期出口增長形勢更不容樂觀。世界衛生組織宣布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PHEIC),并提出包括針對貨物、集裝箱、交通工具等在內的7條臨時建議。該建議雖為我國戰勝疫情提供支持,但也會帶來各國對我國出口貿易和國家投資的下滑和限制風險。目前,被譽為世界經濟“晴雨表”的波羅的海干散貨指數(BDI)跌至487點,創出兩年來新低,接近歷史低點。具有可比性的是,2016年巴西寨卡病毒被列為PHEIC之后,巴西出口增速從15%降至-5%。從中長期角度看,此次疫情帶來的負面影響會中和掉2019年四季度經濟增速的穩定和今年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定為我國經濟帶來的積極效應,這將加劇外需對經濟的沖擊。疫情對出口的沖擊將導致我國沿海地區制造業用電量的下滑,拉低中長期全國用電需求水平。更加需要關注的是,美國方面有意將我國的疫情“政治化”,有分析表明美國方面正借機開展全球經濟離開中國的“極限測試”。疫情的發展將對中國制造在全球供應鏈中的地位造成嚴重挑戰。
若疫情短時不能控制,中長期將影響我國制造業等行業用電量的增速,甚至有可能推高煤炭等電力燃料的價格。疫情暴發后的近幾周關鍵鋼材生產線的產量為五年來最低水平。由于疫情影響制造業成本上升,需求下降,疫情恢復后只能通過“搶生產”來緩解,制造業面臨生產和補庫存問題,部分企業現金流壓力較大,對制造業中長期發展帶來下滑風險。為支持企業復工復產,近期國家發改委發出階段性降低企業(除高耗能行業)用電成本的通知,為制造業用電帶來利好。此外,基建投資在2019年全年增速保持較低水平,2020年基建投產將迎來轉折,專項債額度進一步擴大,從而拉動用電需求。
目前宏觀環境直接影響消費水平,我國嚴格調控房地產市場也對消費進一步施壓,消費行為偏向保守。除此之外,消費增長還面臨著主要消費品種增長乏力、消費潛力不足等諸多不利因素,消費增速將在低位徘徊。此次疫情影響最大的是第三產業,第三產業占比越大受疫情影響也就越大。餐飲、酒店和旅游業在疫情暴發的第一季度遭受嚴重打擊,但預計疫情恢復后會有報復性回升,回升總體上基本可以彌補第一季度的下滑空間,對全年用電需求水平影響不大。勞動力流動、物流受阻、部分企業推遲復工時間,為三產服務業和二產制造業帶來巨大沖擊的同時,游戲、線上教育及線上醫療等“線上經濟”得到發展,中長期生活和消費方式是否會發生轉變帶來不確定影響。
疫情將影響中長期的國際形勢,從而影響經濟和用電量。2003年非典期間國內汽油消費增速下滑8%,煤油消費增速下滑40%,整體油品增速從10%降至3%,疫情全球擴散和需求下滑導致國際油價從33.9美元/桶的高點下跌28%,全球油品消費增速也由2.5%降至1.5%。目前,疫情在全球蔓延,且我國消費占全球比重從6.9%躍升至13.4%,這對國際市場無疑產生深遠影響,比2003年更加嚴重。
與2003年相同的是,預計第二季度用電量低位反彈,消費潛力拉高用電量。隨著疫情結束,進出口貿易恢復,三產服務業和二產制造業在沉寂了一個季度之后開始報復性回升。在不考慮極端天氣影響下,政策利好會使第三季度、第四季度全社會用電增速進一步小幅提升。
疫情影響下2020年用電需求預測
綜上分析,根據疫情防控的進展程度,以下分三種情景預測2020年電力需求(見圖3)。
樂觀情景:疫情防控效果較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并在2月中旬達到峰值,3~4月結束,僅影響第一季度用電量和全年三產用電。在疫情結束后,各企業積極復工。疫情過后政府出臺強力基建投資拉動經濟,高耗能行業用電量將彌補疫情期間三產用電下行,對全年用電量影響不大。預測此類情景,2020年全年全社會用電量在7.53萬億千瓦時,增速為4.2%。
悲觀情景:由于春節復工人口流動、氣溫較低利于病毒傳播以及防控不得力,疫情可能延續至二季度,最終在各方面的努力及氣溫升高的幫助下于6月左右結束。疫情持續時間較長,將影響上半年的用電需求增長。預測此類情景,2020年全年全社會用電量在7.5萬億千瓦時,增速為3.6%。
最壞情景:由于病毒具有潛伏期較長、傳染性較強等特點,在未來存在變異的可能、春節復工以后可能會再次擴散和傳播、防控上可能的疏漏,疫情持續時間可能會超出預期并呈現周期復發情況,疫情持續全年,影響全年用電需求。預測此類情景,2020年全年全社會用電量在7.45萬億千瓦時,增速為3%。
疫情對電力行業供給側影響分析
《電力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到2020年,全國發電裝機容量20億千瓦,年均增長5.5%。實際上,近四年供應能力的發展已超出預期目標。根據“十三五”前四年各類電源裝機增速和實際發電項目建設情況,疫情對各類電源裝機增速影響不大。預計2020年全國發電裝機容量為21.32億千瓦,增速6.1%,詳見圖4。
據此測算,在滿足不同情景用電需求的情況下,2020年煤電發電量為4.5~4.56萬億千瓦時,煤電發電量增速為-1.1%~0%。綜合以上分析,2020年在低用電需求的情景下,煤電發電量負增長,新增電量全部由可再生能源提供。這對已經處于嚴重虧損狀態的煤電企業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見表)。
結 論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對經濟和用電量的短期沖擊巨大,考慮疫情對第一季度用電量的直接沖擊,第一季度用電量增速在-8%左右。分析我國經濟基本面的轉變,疫情對經濟和用電量在中長期產生深遠影響。直接影響全社會用電量約為2160億千瓦時,每推遲復工一周削減310億千瓦時用電量。與2003年非典疫情相比,此次疫情為我國中長期經濟發展和用電需求帶來深遠影響。預計第二季度用電量低位反彈。隨著疫情結束,進出口貿易恢復正常水平,三產服務業和二產制造業沉寂了一個季度之后開始報復性回升。在不考慮極端天氣影響下,政策利好會使第三季度、第四季度全社會用電增速進一步小幅提升。總結以上分析,2020年用電需求預計在7.45~7.53萬億千瓦時,增速為3%~4.2%。視疫情持續時間,電力需求可能會進一步降速。
預計2020年全國發電裝機容量為21.32億千瓦,增長6.1%。在滿足不同情景用電需求的情況下,煤電發電量在4.5~4.56萬億千瓦時區間,在低需求情境下2020年新增電量全部由可再生能源提供,煤電行業的經濟效益將會進一步下滑。
本文刊載于《中國電力企業管理》2020年02期,作者供職于華北電力大學 經濟與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