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發展,電力先行。“十三五”期間,伴隨著我國綜合實力躍上新臺階,電網發展也步入快車道。特高壓工程相繼投運,智慧用能場景持續拓展,電能替代深入采暖、交通等領域……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落實“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踐行新發展理念,秉持“人民電業為人民”的企業宗旨,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電力工業高質量發展之路。
±800千伏青海—河南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建設。
大電網骨架越發強壯,經濟社會發展動能更足了
天山南北,廣袤雄渾。一條輸電大通道如巨龍般橫貫四野,直達秀麗皖南。世界上電壓等級最高、輸送容量最大、輸送距離最遠、技術水平最先進的±1100千伏準東—皖南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自2019年9月投運后,已累計送電538.9億千瓦時。
2500多千米外,張北壩上,風機轉動。通過張北—雄安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輸變電工程,每年將有超過70億千瓦時的清潔電能送至雄安,為未來之城增添動能。
1000千伏張北—雄安特高壓交流輸變電工程建設。
站在“十三五”收官的關鍵時點,放眼大江南北,從西部塞上到江浙水鄉,從三江之源到中原大地,從東北雪原到渤海之濱,電網建設發展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v橫交錯的電網,勾勒出能量流動的脈絡,也映射出經濟活躍的發展圖景。
高質量,可持續,是“十三五”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基調。5年間,公司持續優化電網布局,提升供電保障能力,一個個重點電網工程在中華大地上屹立,一項項創新技術吹響引領號角,大電網骨架越發強壯,能源資源優化配置的廣度與深度不斷延伸。
2016年,±800千伏靈州—紹興等4項特高壓工程投運;
2017年,1000千伏勝利—錫盟等6項特高壓工程投運;
2019年,±1100千伏準東—皖南等4項特高壓工程投運;
2020年以來,東吳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變電站擴建工程、1000千伏駐馬店—南陽、1000千伏張北—雄安、1000千伏蒙西—晉中等4項特高壓工程先后投運……
公司經營區已形成以東北、西北、西南區域為送端,華北、華東、華中區域為受端,以特高壓和500(750)千伏電網為主網架,區域間交直流混聯的電網格局。截至2019年年底,公司經營區110(66)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長度117萬千米,變電容量50億千伏安。
特高壓骨干網架持續完善,區域電網結構不斷優化,輸電技術持續創新,為跨區跨省電力輸送打下了堅實基礎。
±1100千伏準東—皖南特高壓直流輸電線路
目前,公司累計投運“十三交十一直”特高壓工程,形成了“西電東送、北電南送”的格局。公司經營區跨區跨省輸電能力從2015年的1.1億千瓦,提升至2019年的2.1億千瓦。
充沛的電能、精準的調度,電能的流動促進了東西部省份優勢互補、發展共贏。而電網產業鏈帶來的乘數效應,延伸出的產業提質振興、促進就業穩定、保障能源安全等多重利好,正在經濟社會運轉的大局中持續釋放動能。
一代代接續努力,一代代奮力攻關。如今,國家電網已成為近20年來全球唯一沒有發生大面積停電事故的特大型電網。特高壓核心技術不斷突破。特高壓±800千伏直流輸電工程榮獲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依托先進的工程建設、設備研發和管理經驗,我國特高壓技術、裝備、工程總承包和生產運營實現成套“走出去”。
電網越來越“聰明”,用能更加靈活多元了
9月15日,雄安新區數字化主動配電網建設方案發布,未來將全面實現客戶服務全線上、零跑腿,精準跟蹤客戶需求,定制化提升客戶滿意度。
從搭載5G基站還能給手機充電的智慧直流路燈,到管控園區能源站、配電室、充電樁的城市智慧能源管控系統,再到打造數字化主動配電網……雄安,這座未來之城不斷刷新著人們對能源利用的想象。這也是公司不斷提升電網智能化水平的一個縮影。
國網雄安新區供電公司開發應用EIM平臺提升電網數字化管理水平。
“十三五”期間,公司圍繞新型工業化、城鎮化建設,以滿足用電需求、提高供電質量、促進智能互聯為目標,努力打造一流現代化配電網,利用“大云物移智鏈”技術,推動電網向能源互聯網升級。
供電可靠性不斷提升——公司先后組織實施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工程和城市配電網供電可靠性提升工程,開展10個世界一流城市配電網建設,啟動縣域配電網供電可靠性管理提升行動計劃,2019年上海、廈門實現全年戶均停電不超過1小時。
用能體驗持續優化——智能電網已廣泛應用于分布式能源利用、新能源汽車充電、智能居民小區等各方面,推動人民生產生活智慧化;智慧用能系統深入企業園區、校園、商業樓宇,幫助客戶節能減排、節省成本。
國網安徽電力員工在合肥始信路“七站融合”示范站開展電動汽車充電服務。
數據顯示,公司經營區2019年農網戶均配變容量2.45千伏安,“兩率一戶”指標以省為單位均達到國家要求;城市、農村客戶供電可靠率分別達到99.9548%、99.8148%。
而隨著數字化技術與電網發展融合提升,能源互聯網建設加速,電力大數據的多重價值被充分挖掘。
疫情防控期間,企業復工電力指數可反映當日有多少企業開工,以及企業復工后的負荷是否恢復到正常水平,為政府決策提供輔助依據。目前這一技術已經在公司經營區各省份推廣,延伸出更多的應用場景。包括多站融合、綜合能源服務等新的能源生態,正釋放服務國家治理的新價值。
綠色動能更加強勁,能源轉型的步子更穩了
秋日長江,煙波浩渺,碧水蕩漾。在湖北宜昌秭歸港,“美維凱悅”號游輪正準備駛離,港口停泊三天,船體供電全部為岸電供應。“船到港口,就如同回家一樣,安靜舒適又方便。游客說好,船員也點贊。”輪機長王永渝每周往返在重慶和宜昌之間,秭歸港已然成了別樣的“家”。
張北國家風光儲輸示范工程
“十三五”期間,藍天白云持續增多,碧水清流愈發澄澈,生態系統更加健康,綠色發展的理念深入人心。
5年間,公司踐行“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努力打造能源配置綠色平臺,走出了一條生態文明和經濟發展相得益彰的和諧之路、長遠之路,為美好生活充電,為美麗中國賦能。
打造清潔能源輸送大通道——公司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加快清潔能源外送通道建設,促進清潔能源在全國范圍優化配置。2019年,公司經營區跨區跨省輸送電量超過10000億千瓦時,其中清潔能源占比44%。
多措并舉促進清潔能源消納——優化跨省跨區水火風光運行方式,提升大電網平衡調節能力;不斷擴大清潔能源跨區跨省交易規模,通過打捆外送、現貨交易等手段促進消納。
國網重慶電力員工在朝天門碼頭巡視檢查岸電設備。
堅決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建成投運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四交四直”工程,積極服務新能源并網消納。2019年公司經營區內新能源并網容量3.5億千瓦,新能源利用率達到96.8%。
電能替代持續推進——“煤改電”藍了天空、暖了民心,2019~2020年采暖季,公司范圍內北方電采暖用戶取暖電量超過200億千瓦時,減排二氧化碳2000萬噸,減排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粉塵污染物600萬噸;港口岸電、電動汽車等交通領域的電能替代如火如荼。截至2020年7月,公司已累計推廣實施電能替代項目27萬個,替代電量7920億千瓦時。
當張北的風點亮北京的燈,當青海的光伏電能送入中原大地,當電動汽車馳騁在高速公路,當傳統的烤茶烤煙用上了新式的電烤爐……電網持續轉型探索,為國民經濟轉型繪就綠色發展的鮮明底色。
當前,“十三五”規劃主要目標任務即將勝利完成,“十四五”規劃藍圖正在擘畫。國家電網公司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各項決策部署,緊扣國家重大戰略,主動對接國家規劃,緊密銜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科學謀劃國家電網“十四五”發展。在“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點上,新的電網發展畫卷即將鋪展,新的征程上充滿生機和希望。